立冬后,气温逐渐走低。孙雪艳建议,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例如晚上10时前入睡,早晨待日出之后再起床。“饮食上当以温补为主,多吃温热软熟的食物。”孙雪艳举例说,如羊肉、牛肉、韭菜、桂圆等。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可多食黑米、黑豆、黑芝麻、木耳等,以补肾益气。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温中补血,黑豆红枣粥可健脾补肾,都是适合冬日的食疗方。同时,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燥热之物,以免损伤脾胃或耗伤阴液。
运动方面,孙雪艳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和缓项目,时间以午后阳气较盛时为佳,避免在大风或严寒中锻炼。中医强调“冬藏”,运动以身体微热为度,切忌大汗淋漓,以防耗伤阳气。
入冬后,万物萧条,人的情绪也容易随之低落。孙雪艳表示,此时宜静养心神,避免急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或冥想让心沉静下来。多与亲友交流、传递温暖,也有助于保持情志的平和稳定。
“民间素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北方吃饺子、南方煲鸡汤,都是暖身的传统食俗。”孙雪艳介绍,睡前用热水泡脚,加入几片艾叶或生姜,能促进循环、驱寒助眠,有助于温补元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立冬后,天气转寒,感冒、关节痛及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孙雪艳提醒,这些大多与寒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若不小心受了风寒,初起时可及时饮用一碗热腾腾的姜枣茶,以发汗散寒;关节冷痛者,可用艾叶热敷,或饮用独活寄生汤调理;在心脑血管养护方面,在膳食中适当加入山楂、丹参等食材,有助于安神活血。
(王美华)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2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