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美食 > 正文

  想要做出好吃的面包,使用种面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和复杂的波兰种、汤种、鲁邦种相比,中种法更适合初学烘焙者操作。中种法是一种通过两次发酵阶段生产面包的工艺方法,又称二次发酵法,其核心流程需先制备中种面团进行初次发酵,再与主面团混合完成后续工序,能有效改善面筋网络结构,使制作出的面包更具弹性和发酵香气。

制作步骤考究

  中种法是取配方中的部分面粉、酵母、液体,混合提前发酵,再与其他材料混合揉面。这种方法通过两次发酵,使面团的水合作用更加充分,酵母的发酵更加完全,从而使面团的熟成度更加完善。其制作步骤大致分为6步:

  材料准备  将面包的原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种面团,另一部分是主面团。中种面团通常由面粉、酵母和水组成。

  一次发酵  将中种面团材料混合揉成面团,然后在常温(不超过28摄氏度)下发酵2—3个小时,或者冷藏发酵一夜。

  混合主面团  将发酵好的中种面团与主面团混合搅拌,继续揉面,直到形成筋膜。

  二次发酵  整形后面团进行二次发酵。

  整形处理  包含分块、搓圆、中间醒发、压片成型等工序。

  最终烘烤  装盘后的面团需最后醒发再焙烤。

  在准备材料时,需要进行两次搅拌。第一次是加入配方中的50%—85%的面粉和此比例重量60%左右的水及酵母、麦芽酵素,慢速搅拌成表面粗糙均匀的面团,此面团就叫作中种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入发酵箱,使面团发至原体积的4—5倍大小,再把发酵好的面团放进搅拌缸中,与配方中的剩余面粉、水、糖、盐、奶粉、油脂等一起搅拌至完全扩展。再经过短时间的延续发酵,就可以进行分割和整形。第二次搅拌所用的材料叫作主面团的材料,而搅拌出的面团则叫作主面团。

  值得注意的是,30%中种法是取出配方中30%的粉、水和酵母搅拌做成中种,再加入主面团中;50%中种法是取出配方中50%的粉、水和酵母搅拌做成中种,再加入主面团中;70%中种法是取出配方中70%的粉、水和酵母搅拌做成中种,再加入主面团中;100%中种法是取出配方中全部的粉、水和酵母搅拌做成中种,主面团不再另外加粉。

  一般加入酵种起到的作用是通过发酵产生特有的酸味和酒香味,所以,不同比例的中种法主要区别是成品的风味浓度不同。30%中种法的酸味和风味最淡,而100%中种法的味道则最浓。

制作优势明显

  和直接法相比,采用中种法制作面包有以下优点:

  一是在中种面团的发酵过程中,面团内的酵母有足够时间来繁殖,因此,配方中酵母的用量较直接法可节省20%左右。

  二是用中种法所制作的面包,体积较直接法的要大,而且面包内部结构与组织较细密柔软。

  三是直接法的工作时间紧凑,面团发好后应马上分割整形,不可稍作耽搁,如遇其他事情未能将发好的面团立刻整形处理,则会影响面包的品质。但中种法发酵时间弹性较大,发好的面团如果因其他事情不能立刻分割和整形处理时,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烤好后面包的品质,所以在必要时,时间可以略微延长。

  中种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来做两次的搅拌和称材料,同时也需要较大的发酵设备和储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中种法制作面包的面粉,应选筋度较高的为宜,如果筋度不够,面筋在长时间发酵中会受到影响,因此筋度较低的面粉(如全麦粉、裸麦粉等)用在主面团内较为适宜。筋度高的面粉需要更长的发酵时间,因此应加大中种面团的部分面粉比例,而筋度低的面粉,在中种部分的面粉比例应减少,发酵时间也不宜太长。

  部分水分的用量可视作发酵的长短,由面包师的经验来定。原则上,中种面团水分少的所需发酵时间久,发酵的面团膨胀情形及面团软化情形较佳;而水分多的面团则发酵较快,面团膨胀体积不及水分少的大。

  酵母和麦芽酵素的用量可视发酵环境与发酵时间长短来决定,一般中种发酵法酵母的用量可比直接法减少20%左右。

  配方中的其他材料如糖、盐、奶粉、油脂等,习惯上是加在第二次搅拌的主面团内,有时候遇到液化酵素缺乏的面团时,为了维持发酵的正常起见,可把全部或者部分糖加在中种面团中一起搅拌。但在液化酵素过强的面粉,就应该把奶粉加在中种面团中搅拌,以延缓发酵的速率。油脂多半是在第二次主面团搅拌开始后再加入的,可是中种部分面粉如果筋度太高时,建议酌量把油加入中种材料中一起搅拌,以增强面团的湿润度,以便发酵。如果想将中种面团的发酵时间延长,又担心过酸,可加入一部分盐来控制发酵速率。总之,中种法的原料配方和制作程序应根据面粉的性质、生产环境和经验来制定。

  (王雷)

《中国食品报》(2025年08月04日05版)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