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美食 > 正文

  小龙虾是深夜大排档的C位主角,也是夏日宵夜的灵魂担当,但总被贴上“脏”“有毒”“有寄生虫”等标签。有人说它只能活在污水里,吃垃圾长大;有人坚信虾头藏重金属;更有人谈虾线“色变”,将其视为万病之源……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小龙虾更喜欢清洁水源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都是它的食物。正是这种杂食性,使其能在水质较差的水体中生存。不过,现在人们吃到的小龙虾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

  在养殖环境中,会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需求,投喂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颗粒饲料、豆饼、水生昆虫幼体等,这些食物都是安全可靠的。虽然小龙虾能忍受较差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有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对清洁的水源也更为青睐。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脱壳也会变慢,大大影响产量。养殖户会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在水环境较差的地方存活。有研究数据表明,即便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通常不会食用这部分。我国小龙虾主要来自养殖场,监测结果显示,小龙虾可食用肉质部分中铅、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及制品中铅、镉的最大限量值0.5mg/kg。

  除重金属,农残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有研究团队使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杆菌肽、粘杆菌素的微生物法等15种方法,通过盲检并未发现农残超标。农业农村部对多个小龙虾产地连续多年进行抽检,也没有发现农残超标。

  小龙虾头部扯出的白色线状物并非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生殖腺(俗称精巢),未成熟的精巢无色透明,成熟后会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质且可安全食用。实际上,寄生虫通常肉眼难见且无法成对规律分布,而养殖环境的水质管控和病害防控已大幅降低寄生虫风险。若仍担心安全问题,只需去除虾头内的鳃和胃囊,并通过彻底高温烹饪(如沸水煮10分钟以上)即可完全杀灭潜在病菌或寄生虫。掌握科学处理方法后,这口鲜嫩的虾肉便可放心食用。

分清小龙虾可食部位

  人们看到的“虾黄”呈浅黄至黄褐色,质地松散易碎,类似细腻的“酱状物”,是小龙虾的肝脏和胰腺合称为肝胰腺,负责消化和解毒,并不是小龙虾真正的虾黄。若环境中有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可能聚集于此,不建议大量食用。小龙虾真正的虾黄,是小龙虾的卵巢,位于头胸部中后部背侧,与肝胰腺相邻但易于区分。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呈现不同的颜色,包括苍白、黄色、橙色、棕色和深棕色等阶段。

  人们常说的虾线是指虾背上的那一条黑线,那是虾的肠道,属于消化系统。虾线或多或少存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没有来得及排出去的排泄物。虾线需要去掉吗?建议去掉虾线,既是因为虾的消化道里有脏东西,还因为虾线中含有苦味物质。

  如何快速去除虾线呢?戴上手套,避免夹伤,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虾头与虾身连接处,将虾腹朝下。观察虾尾部,可见3片尾鳍,找到中间较小一片,轻轻捏住中间尾鳍后旋转,缓慢向外拉动,虾线会随之带出。

挑选、清洗小龙虾有诀窍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挑选新鲜的小龙虾呢?

  看  活跃、反应灵敏的小龙虾,轻触虾身或虾须会快速缩回、弹跳。新鲜的小龙虾外壳呈青褐色或红褐色,色泽鲜亮有光泽,无发黑或暗斑。

  翻  翻开小龙虾腹部观察,应洁白或淡黄色,无发黑、污泥或寄生虫。剥开头部两侧甲壳,鳃应为白色或灰白色,若发黑需丢弃。

  闻  新鲜的小龙虾仅有淡淡的水腥味,无腐臭、酸败或刺鼻化学药剂味。若有腥臭味、漂白粉味需避免购买。

  如何“三步”洗净小龙虾?

  第一步:初步清洗。清水冲洗:流动清水冲洗2—3遍,冲掉表面泥沙。盐水浸泡:小龙虾放入淡盐水(盐浓度约3%)中浸泡30分钟,可加入少量白醋。

  第二步:深度处理。刷洗腹部,用硬毛牙刷或专用刷子重点刷洗—腹部、虾钳根部、头部与身体连接处,刷至腹甲发白、无明显污渍。去除虾线,捏住尾部中间尾翼,左右扭转后向外拉出虾线。若需保留完整虾身,可烹饪后再抽线,避免肉质松散。去除胃囊,用剪刀从头部前端(眼睛后方)斜向剪开,露出黑色胃囊,用镊子或剪刀尖挑出黑色囊状物,胃囊后方的黄色虾黄可保留。去除鳃部,剥开头部两侧甲壳,露出絮状鳃,用手或镊子拽除。

  第三步:最终清洁。再次用流水冲洗小龙虾,重点冲洗头部和剪开的背部。沥干水分后立即烹饪,避免久置滋生细菌。

  有专家提醒消费者,小龙虾虾黄有多器官混合,能吃的营养物质,和不干净的脏器颜色差不多,难分辨且不易区分,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吃。烹饪小龙虾时需彻底加热,保持100℃以上至少10分钟。处理生虾的刀具、砧板需与熟食分 开,避免交叉污染。小龙虾处理后2小时内烹饪最佳,冷藏不超过24小时。 

(来源:中国消费网)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23日06版)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