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美食 > 正文

  素食主义、素食餐厅……这一系列带着素食元素的标签已成为一种饮食时尚。以往人们常常因为宗教信仰和个人喜好等原因选择吃素,而现在,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养生观念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素食养生。那么,长期严格素食可能会导致哪些潜在健康风险呢?人们该如何正确吃素呢?

吃素是个技术活

  素食者是指以不食畜禽肉、水产品、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饮食方式的人群。

  吃素是个技术活,对营养知识、经济能力和时间精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吃素的人来说,要记住以下三点。

  第一,食物一定要吃够量。素食者的食物总量和蛋白质都要比肉食者增加。因为天然植物蛋白食物,如豆类、坚果、油籽,其中都含有多种抗营养成分,膳食纤维含量也更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和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都低于肉类。素食者一旦出现日益变瘦、肌肉流失、皮肤松弛、皱纹增加的现象,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一定要及时干预,增加食物的量。

  第二,高度注意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素食者往往会对寒、热之类的词汇特别在意,可能是由于切实体会到身体慢慢变得怕冷了,吃有些食物感觉消化系统有负担了。因为植物性食品中含有多种抗营养成分,比如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凝集素、植酸、草酸、多酚等,这些成分大部分被称为“保健成分”。但如果人们处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的状态,情况就不同了。这些抗营养成分会降低消化吸收率,妨碍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降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的活性。这时候,人们多吃植物性食品就是弊大于利。素食者一旦发现自己脸色发黄或苍白,或有贫血缺锌问题,要赶紧咨询营养师,及时做营养补充。同时,素食者还要注意消化吸收功能是否处于低落状态。

  第三,要做好额外的营养补充。对于素食者来说,维生素B12是必须补充的。如果选择食物不合理,素食者容易出现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铁、锌、n-3脂肪酸和蛋白质等。否则会出现贫血、肌肉减少、必需脂肪酸缺乏等营养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防御病毒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素食者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蛋白补充剂和全营养素产品补充营养。

合理安排日常饮食

  素食者富含蛋白质类食物来源比较局限,尤其是全素人群,更需要合理设计和安排三餐。在日常生活中,素食者该如何吃素呢?

  素食者多吃发酵食物,比如腐乳、豆酱、豆豉、醪糟(酒酿)、馒头、面包等。食物经过微生物发酵之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会大幅度下降,消化吸收效率大幅度上升。

  素食者做饭多用香辛料,能增加消化液分泌,预防消化吸收不良。比如大葱、生姜、花椒、辣椒、胡椒粉、咖喱粉、姜黄粉、肉桂粉、小茴香、大茴香、罗勒、孜然、丁香、月桂叶、百里香、迷迭香等。

  素食者要合理选择主食。不要用水果、淀粉小吃替代谷物主食。水果是蛋白质含量非常低的食物,粉条、粉丝、凉粉、酸辣粉等食物几乎都是纯淀粉,蛋白质含量太低。素食者可以将打粉的杂粮、坚果、油籽,混合在面粉、玉米粉中做成主食,以便提升主食的营养价值。

  素食者要注意食物多样化,经常调换油脂、坚果、粮食、蔬菜的品种,以便获取更全面的营养。每天必须吃一些绿叶蔬菜、坚果和豆制品等食物,主食中全谷物食物要吃到三分之一。

  除了因为信仰必须纯素食的人,不推荐其他人采用严格素食的膳食模式。一方面,食物选择会受限。出门在外很难找到素食餐厅,如果一定要求食物不含肉蛋奶成分,则很多食物不能吃,品种严重受限,甚至可能经常吃不饱。另一方面,工作强度会受限。在营养供应不足情况下,如果人们工作压力小、精神放松,则身体还可以用“节能状态”来应付。但如果人们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加班,或者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

  相比之下,弹性素食更加灵活,其允许摄入少量的动物产品。弹性素食主要以植物为主,但也包括适量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如鸡蛋和奶制品。弹性饮食的主要原则是吃全植物性食物,从植物而不是动物中获取大部分蛋白质,如果可能的话限制添加糖和加工食品,偶尔加入肉类和动物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素食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等人群要谨慎选择素食,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存在消化吸收障碍者也要谨慎选择素食。

  对于计划尝试素食的人群,任何饮食方式都需要个体化设计,建议开始素食前先进行全面营养评估。素食可选择“蛋奶素”,并分阶段实施。无论如何,需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应该根据个人体重,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12日06版)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