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美食 > 正文

  新年伊始,元旦佳节至。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而“春节”“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演变过程。那么,古代和现代元旦的饮食习惯有何差别?吃饺子、吃年糕的习俗是否由来已久?人们如何吃饺子和年糕呢?

“元旦”日期曾几经更改

  说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可以理解为“首日”。元旦的“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结合起来象征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所以,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据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古代“元旦”十分受重视,晋代有个名叫辛兰的诗人,写过一首《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是当时元旦的热闹情景。

  古代“元旦”起源于何时?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书》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由于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西汉武帝之前并不十分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

  举个例子,夏朝使用夏历,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但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决定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元旦变成了“十月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基本结束之前“变来变去”的状态: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表示,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改历法,想把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把所有的传统节日均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

  “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古代元旦宫廷有隆重的贺岁之礼。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有一种说法认为,历朝历代类似的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源于上古社会的“蜡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获神,如农神等。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日,要感谢“神灵”、祖先的庇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的饮食也是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中便有明确记述。比如,元旦到了,南朝时荆楚地区拜贺完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还要各吃一个鸡蛋……

  明清时期,元旦吃饺子、吃年糕开始盛行。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元旦吃年糕也盛行于明清时期,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曰年年糕”。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饺子馅荤素均衡营养全面

  元旦吃饺子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饺子形似古代的元宝,寓意财富与好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介绍,饺子皮属于主食,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饺子馅大多为蔬菜和肉类,肉中富含优质蛋白质,蔬菜中则有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这种搭配非常合理。此外,菌类、海鲜、鸡蛋、鱼类等也均可入馅,使饺子的营养更加多样化。营养师认为,饺子的营养相对全面,不同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馅料,不仅美味而且更健康。那么,饺子如何吃呢?

  一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人们可以在面粉中加入荞麦粉、玉米粉、绿豆粉、燕麦粉等粗杂粮粉,一方面能增加矿物质、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吸收利用率,防止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减少肥胖的发生。还可以将菠菜、胡萝卜、南瓜、蓝莓等蔬果打成汁,代替部分水和面,可以增加营养和食欲。

  二要合理烹饪。以煮、蒸方式烹饪最佳,若选择煎的方式要水煎而不要油煎,减少脂肪吸收,尽量不选择烤的方式,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三要搭配清淡汤品。在食用饺子时,可以选择搭配一些清淡的汤品,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平衡油腻感。

  四要合理分配餐次。合理分配三餐,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在食用饺子时,可以适当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以免热量过高。

  五要适量食用。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的饺子,以免超出肠胃的承受能力,引起消化不良或腹胀。尤其是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胃肠功能减弱,避免过量食用导致消化不良。

  六要控脂减盐。在制作饺子时,应控制食用油、食盐的用量,建议调馅的时候用部分橄榄油和亚麻籽油代替日常摄入较多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少放盐,尤其对于韭菜、茴香、芹菜等高钠类馅料,更要额外注意盐的添加量。如果煮完之后味道欠佳,可以用醋调味,而且醋中的醋酸还有利于平稳餐后血糖。

  七要温度适宜。饺子刚出锅不宜食用,温度较高,出锅即食容易烫伤口腔及食道黏膜,甚至可能导致口腔溃疡或出血。放凉的饺子也不宜食用,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长时间放置的食品还容易发生病原微生物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八不要“迷信”原汤。俗话说“原汤化原食”,意思是吃完饺子,需要点饺子汤助消化。其实煮饺子的汤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会进一步提升血糖升高速度。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建议吃完饺子后喝饺子汤。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特殊人群吃饺子要注意搭配。糖尿病患者在挑选饺子馅料的时候最好选择包含胡萝卜、玉米、山药、南瓜等食物来增加淀粉的摄入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同时增加一些凉拌菜,最好是绿叶蔬菜,这样既能提高饱腹感,又可以平稳餐后血糖,还能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以蔬菜类和蛋为主要原料的素馅饺子是痛风患者的最佳选择,素馅饺子整体嘌呤含量低,适当加入橄榄油即可,如韭菜鸡蛋馅饺子、胡萝卜鸡蛋馅饺子;也可以选择荤素搭配的饺子馅儿,最好一份“酸性”肉与两至三份“碱性”蔬菜相搭配,肉应选用九分瘦肉,以家禽白肉为主,少用牛羊红肉或海鲜肉。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不要食用太咸的饺子,高血脂、肥胖、胆囊炎、胰腺炎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免食用油脂含量高的饺子,过敏人群要注意避免食用海鲜馅饺子,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应避免食用韭菜、芹菜等含纤维较高的素馅饺子。

年糕虽营养丰富但要适量吃

  元旦,流传下来的饮食习俗不仅有吃饺子,也有吃年糕,尤以南方流行。

  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我国地域广、风俗习惯各地不同,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福建福州年糕叫作白粿,用优质粳米饭舂制而成。广东年糕一般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叶等为原料制成,其色泽金红、软滑甜香,味美可口。海南年糕的表面光滑、色黄细软、味道甜香,主要原料有糯米、砂糖、芝麻、红枣、水,其吃法多样,可烘烤或软吃,也可烧糕汤吃,还可以切成薄片炸着吃。江苏年糕主要是桂花糖年糕与猪油年糕。浙江年糕主要是晚粳米做的水磨年糕。

  年糕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蔡晶晶介绍,年糕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还富含微量元素,如钙、铁、磷等,可为机体提供蛋白质等所需的营养物质。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霞表示,虽然年糕营养丰富,但是不当食用也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甚至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会导致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以下疾病的人群应当谨慎食用年糕。

  糖尿病患者  糯米容易使血糖快速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年糕。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吃年糕可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心绞痛,所以一般高血压患者应禁食或慎食年糕。

  胃肠道疾病患者  年糕富含淀粉和纤维素成分,不易消化,胃肠道疾病患者往往胃肠道存在损伤,吃年糕容易加重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负担,建议胃肠道疾病患者应禁食或慎食年糕。

  老年人  老年人的吞咽反射相对迟钝,如吞咽年糕过快,很可能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卡喉,导致呼吸困难,引起窒息。因此,老年人应慎食年糕。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01月01日06版)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