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卖平台试点推出上述举措,看似是平台规则微调,实则标志着外卖行业正从“以罚代管”的粗放管理模式,迈向“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治理新阶段。
长期以来,外卖平台依赖超时即罚的刚性规则,将配送效率维系于对骑手的经济惩罚之上。这在行业发展初期确有其效率优势,却也埋下了隐患——骑手为避免扣款,不得不“与时间赛跑”,逆行、闯红灯、超速行驶成常态,为骑手个人和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这种“以罚代管”逻辑将平台运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一直受到相关方的质疑。
推出“超时免罚”正是对这一困境的破局之举。它不再以“损失厌恶”作为驱动骑手的核心心理机制,而是通过积分累积、星级评定、奖励激励等方式,激发骑手内生动力。骑手不再因一次意外超时,而遭受收入减少,而可通过持续准时配送,获得加分与回报。这种从负向惩戒到正向引导的转变背后,是管理技术的升级,是管理理念的进化。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骑手不是算法的附庸,而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
试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革的可行性。据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白皮书2025》显示,杭州试点期间超时率仅上升0.8%,投诉率却下降12%。可见减少惩罚并未导致服务滑坡,却让骑手减轻了心理压力,更专注于安全与服务品质,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有骑手表示,每月多收入数百元,工作状态更从容——当骑手不再为罚款焦虑,配送反而更稳了。
当然,变革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也不能被忽视。比如,积分制是否公平,算法能否精准识别客观延误与主观怠工,新手骑手是否会因积分劣势而接单困难……这提醒我们,“免罚”不是终点,而是重构配送生态的起点。平台需进一步优化算法,增加弹性时间池,加强与商家协同,提升出餐效率,同时推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打通配送“最后100米”梗阻。
这一变革正倒逼行业竞争逻辑转变。诸如“星级骑手”计划、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正在让平台间的比拼从“谁罚得狠”转向“谁服务好”,外卖行业正从价格与速度的低维竞争,迈向服务质量与劳动者福祉的高维博弈。
某种角度看,“超时免罚”其实也在开启一场有关劳动尊严与社会文明的对话。当平台学会以激励代替惩罚、用包容代替苛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也是社会对新就业形态的温柔以待。告别“以罚代管”,外卖行业才能跑出可持续的“加速度”。(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