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名品汇 > 正文

“一个手机号码就是一条人生路”“别怪路不平,只是号不好”——这些荒诞不经的说辞,竟成为某些“国学大师”收割老年人的利器。动辄数万元的“改名改号码改密码套餐”,加上各种天花乱坠的“投资项目”,让不少老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钱不翼而飞。这种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新型骗局,正在以精神鸦片的方式侵蚀着老年人的判断力,其危害之烈、手段之卑劣,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手机号改命?改的是你的钱包!这类骗局首先摧毁的是老年人的经济安全。据报道,有老人为“改命”已花费超过16万元,这往往是他们毕生的积蓄。更可怕的是精神控制——“大师”们通过长期洗脑,让老人对子女的劝阻产生抵触,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案例暴露出骗子的冷酷算计:他们瞄准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对子女的牵挂、对死亡的恐惧,用精心设计的话术实施精准诈骗。

这种行径已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诈骗老年人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可立案。2022年中央政法委专门部署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要求对针对老年人的涉诈APP的诈骗活动露头就打。但法律利剑虽在,如何让老年人自觉远离骗局才是治本之策。

别让“改号改命”骗了!斩断伸向老人的诈骗黑手,需要构建全方位的防护网。社区不妨设立“反诈茶馆”,邀请受骗老人现身说法——同龄人的惨痛教训往往比子女说教更有说服力。电信运营商应当建立“号码迷信”关键词预警系统,当检测到异常高频的改号行为时,自动触发人工回访核实。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情感替代——街道不妨组建“银发读书会”,通过正规国学讲座填补老人精神空虚,防止辖区涉老诈骗。银行系统则需完善大额转账“双延迟”机制,老年人转账超过较大数额,除家属确认外,系统自动延迟24小时到账,为拦截诈骗留出黄金时间。

破解“号码改命”骗局,最根本的是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一个人的命运,从来不由几个数字决定,而是取决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与其迷信数字的魔力,不如相信双手的力量。子女们更应明白,老人沉迷“改号改运”的背后,往往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亲情的渴望。多回家陪父母吃顿饭,比转发一百篇防诈文章都管用。当全社会形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识,当每个老人都能享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那些“改命大师”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记住: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手机尾号的数字,而是我们把握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