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旅游 > 正文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莫绍恒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跨越国界,吸引各国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循着喀斯特峰林的轮廓,奔赴与漓江画廊的浪漫之约,在绝美山水中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甚至旅居生活。

  当多元文化在山水间碰撞交融,如何以法治护航跨国交流、筑牢安全防线、传递友善温情?对此,阳朔县创新塑造“山水法治”特色品牌,为涉外法律服务书写阳朔答卷。

  在阳朔,租一辆自行车沿漓江畔骑行,是许多外国游客亲近山水的首选方式。近日,自行车租赁店的李老板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说:“之前有几位外国游客不小心把车闸弄坏,我跟他们商量赔偿,连比划带猜半天也说不明白,最后是法律服务队帮助解决了问题。”

  李老板所说的“法律服务队”是阳朔县国际普法志愿者服务队,这是一支由在阳朔生活、工作的外国人士组成的志愿力量。他们不仅熟悉中文,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常年活跃在景区、商圈等地,既向外国游客、外商宣传中国法律法规,也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解各类涉外纠纷。

  来自英国的迈克既是“新阳朔人”,也是服务队队员。他刚到阳朔时很不适应,遇到合同咨询、生活纠纷等法律问题,不仅语言不通,法律观念也不一样,想解决问题很困难。后来,他偶然接触到阳朔县国际普法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用熟悉的母语为他答疑解惑,帮他解决不少难题。如今,他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迈克说:“我们这个团队可以帮助很多来这里的外国游客,解决突发状况和语言问题,让大家自觉遵守这里的法律法规,这样治安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这样的转变,源于阳朔县政法机关对涉外法治需求的敏锐捕捉。“当外国游客的目光从山水转向生活,法律便成了他们最需要的‘导游’。”阳朔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邹茂东坦言,随着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提速,景区里的合同纠纷、商圈中的消费争议、民宿里的习俗差异,都在呼唤更精准的法治供给。

  阳朔县顺势建强志愿力量、服务涉外法律需求,并将政法干警、律师、外籍教师等力量拧成一股绳,组建“志愿者+专职管理员+法律工作者”的复合型服务队伍。队伍中有人精通多国法律,有人知晓中外文化差异,在西街的咖啡馆、漓江的游船上,都能看到他们为中外游客释法解惑的身影。

  阳朔县将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组建由15名资深律师、法学教授组成的涉外法治人才专家库,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涉外法治决策参谋,还与国外多地法院法官代表团、亚洲及南亚法官研修班等多国司法团体开展国际司法交流,汲取经验。

  线上线下的服务网络同步织密。遇龙河、漓江等景区的固定法治宣传点,如同镶嵌在山水间的法治窗口;全市首个“阳朔云普法”中英双语智慧平台,像一位24小时在线的法律顾问,为外国友人提供从签证办理到消费维权的全流程指引。县乡村三级实体化运行的6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集涉外公共关系、中外文化交流、涉外纠纷调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截至目前已为境外游客提供咨询2000余人次,调处纠纷61件,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这种“宾至如归”的温度,还体现在每一个服务细节:针对外国游客对交通法规不熟悉的情况,服务队制作动漫版《骑行安全须知》;考虑到文化差异可能引发的误会,调解室备着各国习俗手册……

  优质的涉外法律服务成为阳朔除山水之外的另一张名片,最终将转化成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2024年,阳朔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6.3万,同比增长268.2%。在这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中,法治与风景相映成趣,勾勒出最动人的景致。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