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听说过这里,现在每个月不来就会想念,是这条路把美景带到了我们眼前。”秦雪峰的话语,道出了这条路带来的改变。
如今游客纷至的泉上村,过去曾因交通闭塞成为“边缘村”。40多岁的村干部郭运奇回忆,儿时村里全是土坯房,“从村里到区里虽然只有八九公里,但开车要30分钟左右,路实在太差”。
交通的制约,使泉上村的绿水青山长期“藏在深闺”,人均半亩的贫瘠耕地更让发展步履维艰。
转机出现在2023年。石龙区率先打通泉上村至省道520的连接线,随后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围绕民宿、富硒瓜果基地等关键节点,建成4.4公里旅游环线。
道路畅通唤醒了沉睡的资源。2024年,村党支部瞄准日益升温的露营经济,投资89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源,建成槐林优居民宿,推出“露营基地+亲子团建+网红打卡”等新业态。当天还未到中午,民宿厨房已是灶火兴旺,村民李霞正忙着制作招牌菜“泉水山菌炖土鸡”,她笑着说:“路通之后,周末基本没休息过,每月能挣3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
如今的泉上村,已形成“一路串多业”的发展格局。沿旅游环线投资374.7万元建成的陶艺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000人次;200亩富硒瓜果基地年产量超过25万公斤;光伏板下的中草药园实现“一地多收”;1200亩油茶种植园通过“认养模式”与智能监测系统,将荒山变为“金山”。村集体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帮助村民获得“租金+薪金+分红”多重收入。
“民宿年创收26万元,带动十多人就业,村集体经济从不到20万元增长到50多万元,今年预计突破百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程信介绍。
“旅游风向正在变化。过去游客偏好快进快出、集中游览景区,现在则更愿意深入山水,欣赏沿途的风景。”程信说,这条4.4公里的公路,正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来源:平顶山市石龙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