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婷 张超 文 景区供图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超长假期为河南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针对节日特点,丰富市场供给,推动我省继暑期文旅市场之后再迎小高峰。
郑州机场“空铁联运”覆盖13条航线
假期换乘量同比提升28%
郑州作为中转枢纽,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但“停留时长”指标格外亮眼:《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外地游客在郑平均停留1.7晚,同比提升0.3晚,“中转站”正向“目的地”转型。
河南博物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中原福塔、方特欢乐世界稳居热门前五。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雨天上座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综合收入8141.0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24%。
交通端,郑州机场“空铁联运”服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13条航线,假期换乘量同比提升28%,让“飞进河南、高铁游中原”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游客的新选择。
今年6月份开业的新密溱洧水城,因其独特的诗经文化场景而吸引了大批游客,8天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超过40%。郑州市的亳都·新象国庆节前开业,街区运用现代表现方式,嵌入商文化元素,连接文庙、城隍庙等遗存,引入米其林餐厅、非遗工坊等,古今辉映、中西融合,吸引大量市民前来打卡消费。
“红色海洋”与“宋风雅宴”
家国情怀引领假日旅游
全省景区国庆中秋假期化身“红色海洋”,爱国氛围浓厚,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水下红旗秀”,嵖岈山、鸡公山景区步道挂千面红旗,云台山开展“巨幅”五星红旗传递活动,开封铁塔景区以“菊颂”为主题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大伾山景区举行“红歌快闪”,向祖国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安阳红旗渠风景区近百场实景演出再现修渠往事,新升级的分段式实景演出《干渴的记忆》,让游客一步步进入60多年前的修渠岁月。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推出实景历史剧《长津湖冰雕连——永恒的战士》,大批游客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红色文化。
各地推动“老民俗”适配“新需求”,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潮流活力的体验场景。开封清明上河园全新打造的“清明上河·宋宴”以沉浸式餐秀还原宋代中秋宴场景,“宋式月饼DIY”名额迅速售罄。漯河沙澧河风景区以“秋灯映沙澧 月圆庆盛世”秋灯会为核心,推出亲子手作、文化演艺等特色中秋活动。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景区举办金秋花灯游园会、周口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设非遗手作体验馆,游客纷纷拍照记录。
708.3万人次
文博场馆成河南双节文旅“顶流”
假期期间,河南多地阴雨连绵,省内多家文博场馆扮演“避雨首选”角色。假日期间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等进馆量达70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5%,其中第7天单日进馆101.2万人次,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日均接待量均保持2万人次以上。
洛阳15家博物馆联合发起的“数字文物守护行动”吸引26万人次互动,带动文创销售增长65%,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良性循环。非遗赋能成为新亮点,全省假期共举办非遗惠民活动1300多场,近1500万名群众参与。
洛阳城市阳台“顶榴出道”榴莲狂欢节持续带动周边消费超8000万元;新区体育馆青少年篮球精英赛吸引观赛游客累计达5万人次。洛阳隋唐洛阳城“盛唐嘉年华”沉浸式剧目持续火爆,日均演出4场,带动收入同比增长42%。从游客接待量来看,前5名依次为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开封。从旅游总收入来看,前5名依次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许昌。
入境豫潮,外宾订单翻番
客源地主要为韩、美、俄、日等国
《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入境游成为河南假日经济最大亮点之一。报告显示,长假期间河南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0%,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位列前五大客源地,其中韩国独占30%。
郑州新郑机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释放红利,国际中转旅客“顺路游”占比提升至35%;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位列外宾打卡前三。
随着2026年郑欧班列+国际航线的“海陆空”立体网络成型,河南有望打造“全球少林文化枢纽”,入境订单明年同期再增50%,让“功夫+文化+赏月”成为中原递给世界的金色名片。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当‘为情绪买单’成为主流,河南用汉服、宋韵、功夫、赏月四大IP告诉世界:读懂中国,从豫见开始。让中原文化不止于记忆,而成为可住、可玩、可带走的度假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