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王思华
在快节奏的现代工业社会,劳动者长期面临高强度劳动、饮食不规律、久站久坐等,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劳动者是支撑社会运转的中坚力量。劳动者的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更与工作效率、企业效益乃至国家生产力息息相关。肥胖问题已成为威胁劳动者健康的“隐形杀手”。劳动者中因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肌肉骨骼劳损等疾病比例逐年攀升。那么,如何让劳动者在工作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科学管理体重:
吃动平衡是关键
饮食:从“吃饱”到“吃对” 建议劳动者每日热量摄入根据劳动强度调整(如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热量30~35千卡),并遵循“三增三减”原则。
三增:增加蛋白质(鸡蛋、豆制品),膳食纤维(杂粮、蔬菜),水分(每天1500~1700毫升)的摄入。
三减:减少精制糖(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肥肉、动物油),加工食品(香肠、方便面)的摄入。
实践技巧 自带午餐:用糙米饭替代白米饭,搭配清蒸鱼、西蓝花。
夜班加餐:选择无糖的酸奶和坚果等,避免食用油炸食品。
小工具辅助:日常生活中,劳动者可以下载饮食记录软件,扫描包装二维码即可计算热量,让每餐摄入的热量和营养计算都变得更轻松。
运动:碎片化时间也能“动起来” 目前盛行的“非运动性活动产热”(NEAT)概念提供了新思路:劳动者可以利用工作间隙、通勤时间进行微运动,每日消耗热量累计可达20~300 千卡。
实践技巧 微运动:劳动者每工作1小时做3分钟靠墙深蹲、手臂上举拉伸。
通勤改造:劳动者可以提前两站下车步行,或骑行上下班(距离小于5km可骑车)。
趣味性运动:劳动者可以参与厂区篮球赛等。
家庭训练:劳动者可以在家中练习深蹲(每组15次×3组)、平板支撑(每组1分钟×3组)、仰卧蹬车(无需器械)等。
倒班、重体力劳动者的
应对策略
倒班工人:调节生物钟,避免代谢紊乱 夜班易导致饥饿素分泌异常,引发“深夜食欲暴增”。
实践技巧 固定进餐时间:劳动者无论白班夜班,应保持每4~5小时一餐。
夜班饮食:劳动者可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粥、全麦面包等,避免摄入咖啡因。
补觉技巧:劳动者可以使用遮光窗帘、睡眠眼罩等物品,保证连续4小时深度睡眠。
重体力劳动者:补充营养并不是过量进食 搬运、建筑等工种需注意:工作或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而非依赖红烧肉、炸鸡等食品。
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加重肠胃负担。
佩戴护腰、护膝等装备,减少关节负荷,降低因疼痛导致的运动减少。
体重管理的“防坑指南”
误区1:出汗越多减肥越快 真相:夏季穿暴汗服作业可能引发脱水,体重下降只是水分流失,建议每小时补充150毫升常温水。
误区2:不吃主食就能瘦 真相:重体力劳动者每日应保证300g碳水食物摄入,建议用玉米、红薯替代精米白面。
误区3:体重正常就是健康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需警惕内脏脂肪超标,可通过体脂秤定期监测。
健康积分计划:
为劳动者健康 “充值”
企业可以制订“健康积分计划”,采用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健康活动、改善生活方式并提高健康意识。
参与健康活动积分 员工参与健康体检、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可获得相应积分。
健康行为积分 员工通过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健康行为也可获得积分。
积分兑换奖励 员工可用积分兑换健康产品、体检服务、体育用品、礼品卡等,或用于参与健康旅游、健康培训等项目。
体重管理不是短期冲刺,而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健康工程。从今天开始,劳动者可以用三个行动开启改变:写一周饮食日志、每天增加10分钟运动、每月测量一次腰围。记住,强健的体魄才是我们养家糊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本钱。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收获的不仅是标准体重,更是充满活力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