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职场 > 正文

职工学习如何科学有效健身 记者 王晓伟 摄

 

  编者按:

  2025年4月25日~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为“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当前社会形态加速变革,新业态、新岗位不断涌现,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让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成为劳动者的隐形负担。本报即日起推出“健康职场 身心同行”专版,带您全方位了解如何预防常见职业病。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郭伟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人群更是如此。

  目前,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专门提出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也揭示了国家层面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深度关切。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

  是一场静默的危机

  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正威胁着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的加班、高强度的任务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使得许多人不堪重负。《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者抑郁风险较高。

  常见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职业紧张、歧视、职业倦怠、抑郁、焦虑、骚扰等。例如,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导致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惫不堪等抑郁状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情感耗竭、冷漠和成就感下降,造成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导致睡眠障碍。

  持续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还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效率降低、质量下降等。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初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减退,从而影响工作业绩和职业发展;中期可能演变为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身体症状;长期累积则可能诱发严重健康问题,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形成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降低生活质量。

  对企业而言,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会形成“隐性成本黑洞”。心理困扰导致的决策失误、沟通成本增加、人才流失等问题,往往在财务报表中难以直接体现,却切实影响着组织效能。当团队陷入“情绪传染”的恶性循环时,可能引发系统性效率滑坡。

  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 应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问题

  个人层面

  成为“心理工程师”

  •学会情绪调节和管理 学习情绪调节方法,如情绪低落时听音乐、看电影放松;感到焦虑时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平静心情。日常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制订清晰的工作计划,避免任务过度堆积产生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心态,不过分自责和抱怨。

  •构建人际支持网络 与同事、上级、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向他们倾诉,获取情感支持和建议。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

  •持续学习与自我成长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减少因职业发展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参加培训课程及继续教育,多与同行交流,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为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企业层面

  打造“心理安全港”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尊重包容、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价值观,鼓励员工之间相互支持、信任,减少内部矛盾和冲突。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 根据员工能力和实际情况分配工作,避免因任务过重或不合理安排导致员工压力过大。推行弹性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灵活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优化工作流程,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心理资源。

  •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 为员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在自愿参与及保护隐私的原则下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鼓励员工反馈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支持策略。

  •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公平公正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合理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及时认可和奖励员工的努力和成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层面

  编织“心理安全网”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对心理疾病的误解和偏见,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分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自助—互助—专业援助”的阶梯式支持网络。在公共空间设置心理服务站点,提供便捷的初步筛查和疏导服务。鼓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职业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与完善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将心理健康保障纳入劳动权益保护范畴,明确企业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劳动监察机制,将超时工作、带薪休假落实等情况纳入企业合规审查,为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