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所在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机电产品的工厂。
员工总数240人左右,在我们县城来说算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综合实力在我们县城能排进前三名。
老板之前所在的单位属于国有企业,后来出来单干,一步步创办了我们这个企业,非常不容易。我对老板的魄力非常敬佩。
个人介绍:
我是去年11月份来的这家公司,岗位是外贸销售,之前一直在外地从事大蒜销售行业。
由于之前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漂泊没创出名堂,所以决定回家发展。
这次又来到这家公司,跨度挺大的。
我们外贸部总共有五个人,两个部长,一正一副。
都说35岁是职场人的坎,要么晋升为公司管理岗位,要么被年轻人取代失业下岗。
这句话在我们公司并不成立。
因为我们厂所有的业务骨干都在30多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
刚开始我还很纳闷,这么大的企业,似乎面临后继无人。
后来我弄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人才难招。
因为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座小县城,人口少,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人选择留在县城,导致人才难招。
所以公司招聘的都是汶上本地人,外地人没有。
而且这些本地人都是有家有口,不会轻易换工作,有的老员工已经在公司呆了二十年。
第二个原因,我发现公司中层管理岗位大部分都与老板有亲戚关系。
比如我们外贸部长跟领导的闺女女婿事同学。
其实这很正常,举贤不避亲,况且内部推荐人才也是一个很好的招聘途径。
但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都是自己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老板也放心。
坏处是容易产生贪污腐败和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贪污腐败我目前还不知道,内部八卦事情我还是略知一二。
有一个是老板娘的侄子,凭借这个身份在公司随意勾搭女员工。
甚至都生二胎了,还一直在纠缠另一个有夫之妇员工,这事搞得人尽皆知。
最后老板只能将这个女员工开除了事,而这个“皇亲国戚”依然在公司逍遥法外伺机而动寻找下一个目标,挺操蛋的这事。
回归主题。
我们销售部大约40人,男士占绝大多数。
我们外贸部的这俩领导,和内贸部的三个关系不错,这五个人都是在公司呆了七八年,对业务和内部人脉很熟悉,俗称“老油子”。
他们动不动就聚个餐,学他们的话叫“摆场”,还能定期出去旅游。
其实我挺羡慕他们的,家庭美满幸福,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还有丰富的社交生活。
最近他们又在研究股票,每天在办公室讨论股票的涨跌,又赔了多少钱,呵呵。
人到中年,生活安定下来,就很容易丧失进取心,少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和气魄,更多的时候追求安稳,无过即为功。
在大城市的职场人经常面临35岁职场危机,但是在小县城没有这样的烦恼,一般只要企业不倒闭,都能干到退休。
所以嘛,今天疫情导致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真没必要非得去大城市,可以考虑来家乡小县城发展,既能解决个人就业问题,也能为家乡企业贡献力量。
害了,这就是我们公司的真实情况,后续精彩内容我会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