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者从不是主动意识选择,是社会经历认识加深做出的深层意识选择。躺平行为源于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源于社会经历,社会经历决定了躺平行为。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躺平者是社会中不幸运的大部分人,躺平行为从表层窥探是意志薄弱、自甘堕落、追求平庸,从深处窥探是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社会催逼,首先认识99%的躺平者的躺平行为不是踏入社会第一天造成的,是职场+社会成人世界轮番摧残、逼迫之后无奈选择。全球不存在任何一种感同身受,任何一种深刻理解。
99%的躺平者是被逼的,从内心深层来看几乎所有的躺平者都是善良一辈,且不乏少年、高中、大学追梦的热血青年,他们不欺负弱小、他们不抢占公共资源、他们谦逊有礼、他们孝敬长辈、他们兢兢业业,从外在表现来看,躺平者绝不恃强凌弱、绝不修习算计,一个人算计课程博士毕业了,是绝不会躺平的,一个人诡计课程博士毕业了,是绝不会躺平的,躺平深处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是认识社会客观现实物质规律之后的一种蚁族反抗。
2. 受伤原则
说躺平者是平庸之辈确实冤枉了,99%的躺平者皆是曾经撕心裂肺奋斗的人,躺平者都曾金戈铁马、通宵达旦、雄心万丈。他们不是不奋斗,而是勇猛奋斗过头了。职场是一场伟大的马拉松长跑,酷暑、寒冬、阳春、萧瑟四个阶段、四季交替都需经历,职场马拉松考验耐力、边跑边休息、边积蓄力量,进入下一个阶段仍旧是信心百倍、体力健硕。躺平者则是奋斗伤了,或是身体伤痛、或是心智伤痛、或是精神伤痛,或多或少都有其自身客观因素。
躺平行为本质是受伤者的一种修养、疗养,只是躺平者的伤是经受社会摧残导致,不能公之于众、无法大白于天下,或者涉及隐私不可以向大众澄明,于是乎造成了舆论一边倒的谴责,造成了社会不同阶层敏感神经,社会不同阶层均对躺平行为反应强烈,说明一个深刻问题,即躺平行为的社会人数量庞大,若职场只有10万人拥有这种思维,这10万人的声音压根没有发生的机会,职场会直接淹没声音,躺平行为的声音现今造成滔天巨浪,势不可挡的奔腾之势影响各大社交平台,说明不了什么,只能说明现今职场躺平者数量庞大、超乎想象。
3. 贴标签原则
目前社会物质财富奋斗的成功比例是1:1000,平均一千个撕心裂肺奋斗的青年人,只有一人可积蓄相当满足物质财富。一个人的社会物质财富获取,需要上天赐予的机遇飞黄腾达,这是最最重要的,其次需要高端思维的社会认知,最后是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斥责躺平者的人无一例外都是1:1000这个概率比中的1,可以称之为商业世界幸运儿,不要讲艰苦奋斗,商业世界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比商业世界幸运儿奋斗的少。这个事情无法解释,难以分解剖析,只能思想层面接受和认同。
商业世界幸运儿不要刺激躺平者,秉承互不打扰原则是为最好。1000个人同时奋斗、同台竞技,只有一位幸运儿,那就享受幸运的物质果实,不必要刺激躺平者,更不要树立深层矛盾,社会需要更多理解和宽容。躺平者又没有吃你家大米,你没有资格斥责。社会结构分工就是这个现状,目前社会物质财富奋斗的成功比例是1:1000,无论如何撕心裂肺、披星戴月、感天动地,社会经济规律原则依旧是社会物质财富奋斗的成功比例是1:1000。
占据道德制高点谴责和你并肩奋斗的人是一种下作,你已经是商业世界的幸运儿了就不要谴责不幸运的了。另外,躺平者中分为真躺平与假躺平,真躺平者是绝不会参与网络骂战、网络语言攻击的,真躺平者是远离是非、闭眼不看的,一个世界内两种不同物质世界,物质富裕的尽情享受,请不要指责物质不富裕的,因为物质不富裕的也许比你还要努力。
社会为什么出现大声浪批判“躺平者”,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逻辑诱导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被诱导的,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人才可戳破诱导的伎俩。躺平者这个词汇就是这小部分人居心不良的人添加的、强硬贴的标签,他们口中绝大多数的躺平者本质是照常工作、照常兢业、照常奋斗、照常生活的,绝不是真正意义的躺平,什么都不干了。
那居心不良的人为什么非要添加、强硬扣“躺平”帽子,因为是试图欺骗时,被戳破了谎言,试图诱骗时,被看穿了真相,没有被骗,没有上当,居心不良的目的不就失策了?目的失策就引进怒火攻心,就发泄愤恨,“躺平者”的标签就是这么来的。于是乎,居心不良的人大肆向社会公众渲染他们是“躺平者”,他们是一小批人,每一个阶层都有,于是乎相互声援,狼狈为奸。一个人的心态可以躺平但行为绝对不可以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