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工作量,基本上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进行分配。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为了尽快立足,领导分配的、没分配的活,自己都大包大揽下来,一时间成了部门里面勤劳的小蜜蜂。他们天真地以为实习期一过,自己就可以轻松一些了,殊不知,“好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你的大包大揽,以后你的活会只增不减。尤其是当领导发现你做事有效率、有章法,还能做出业绩的时候。时间久了,你会慢慢发现,在部门里总有一些人只拿钱不干活,而另外一些人跟你打着同样的工作,却忙上天。
2、利益分配不均的时候。
职场之中,多劳未必就多得。利益的二次分配是部门领导的权力,这个你的直属领导完全做得了主。有的领导刚正不阿,为了部门业绩和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基本可以兼顾到每个人的合法利益和应得报酬。
而另外一些领导考虑到自己在部门里面地位的稳固和权威的树立,他们在意的不是每个人的业绩和完成的工作量,他们更在意下属对自己的忠诚。这一部分领导,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只会考虑到关系的远近,嫡系部队自然比普通员工分得的利益要多得多。
3、晋升、评优不是按照能力来的时候。
晋升和评优都是单位和部门的稀缺资源,而且事关员工的阶层进阶,所以时常呈现“抢破头”的局面。虽然在评优和晋升的时候,单位有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但到头来,直属上级的推荐权和话事权还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跟领导关系处得比较好,深得领导心意的员工,领导往往都大力举荐,而那些跟领导关系比较远,亦或是领导不满意的员工,领导在推介的时候,基本就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要么就让大领导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要么就让大领导对你根本没有影响。在这个你争我夺、背水一战的过程中, 工作上的业绩和成果,以及你的能力和学历,基本都不值一提。
4、被相处极好的同事出卖的时候。
初入职场,我们常常以对待同学和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同事,一起吃饭、一起加班、一起下班,我们甚至天真地以为,可以一直这么好好地相处下去。但现实总是残忍的,同一部门里,同级别员工之间的竞争是最惨烈的。一个人的晋升基本等于宣判另一个人的“死刑”。
工作中,但凡对职业发展有点欲望的人,都不会把同事之间的情谊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同事之间的相处是一种资源和利益的交换,每个人社交的意义就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输和获取来增加个人的信息总量, 并从中发掘出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业绩的有用信息。
如果你反对说,你跟同事关系目前为止还很好,大家心思都很纯良,那只能说,你还没遇到事关“生死”的大事,当一个岗位非此即彼,一定要走一个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世界有多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