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职场优势是什么?(你可以停30秒,仔细想想自己的职场优势是什么,然后再阅读下面内容)
邢姐是我们公司人事,有一天午饭时,她突然问我,“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长吗?”我一本正经的回答“腿特长算吗”,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邢姐没笑,反而皱着眉头低下头,好像在思考什么。然后,她告诉我,工作10年了,干过销售、秘书、行政、人事,但感觉在职场上,还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眼看就要35岁了,万一哪一天没了工作,怕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呢。
原来是邢姐当天被老板拉去谈话,问的就是“你觉得自己擅长什么?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邢姐的焦虑,看样子也是来自老板的压力
邢姐到今年,已经工作快10年了,初入职场做过几年销售,但一直不温不火,收入嘛,虽然也有增长,但和身边的同事比起来,要慢许多,甚至比一些新入行的人都慢。
后来,转岗到了同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给老板当秘书,倒是不用“伺候”客户了,可每天直接面对老板,压力还是挺大的。
结婚后,老公觉得她太辛苦,又要备孕,就托关系给她换了家公司,做起了行政岗的工作,接触的人单纯了,确实没那么忙了,但也只好拿着那么点的死工资。
到我们公司,邢姐本来也是做行政,只是当时公司却人事,干脆就让她兼任了,反正活也不多。也就磕磕绊绊的做到了现在。
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都觉得自己能胜任,但做着做着就发现,很难把事情做到最好,自己的收入也没办法有足够的增长。
彼得·德鲁克说“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是擅长什么——也许在这一点上,也往往认识不清。”
同为80后,邢姐的焦虑我是感同身受,我还比她大好几岁呢。人到中年,职场上没点优势,真的随时随刻都有站在悬崖边的感觉。那么职场优势是什么,又该怎么确定自己的职场优势呢。
在我的观念里,所谓的职场优势分两种。
一种叫做绝对优势。
就是那种能在“一厘米宽的地方打一公里深”的优势,这种优势多半出现在硬技术方面,比如,身边有朋友,拥有ICBLC(国际泌乳指导顾问)的认证,据说全中国有这样资历的人,也就几千不到一万个吧。所以她从来不愁找工作,在一家公司干了一年,职位从讲师已经升到副总了。
另一种叫做相对优势。
是你在某些方面,比你身边的对手只厉害那么一点点。非洲大草原上,猎豹捕杀的羚羊,未必就真的是群体里跑不动的那个,被捕食只因为比同伴跑的慢了那么一点点。但这就要求,必须时常精进,不然很容易被人超过。比如,销售员的话术,沟通的套路等。
而不论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在有效范围内,都是可以实现“垄断”的,也就是说,老板或你的上司,非你不可,离不开你。那么,你就有了自己的职场优势。
对于绝对优势来说,难度比较大,对背景、学历要求都挺高,对于普通的职场人,其实,能找到练成相对优势的方法,就已经能保住自己的阵地了。
当然,职场优势也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但在说战术之前,有必要讲讲战略上的内容。
小米的雷军不就说过,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是战略,就是确定方向性的事情。在这里,不得不说,任何人的职场优势,都是要建立在能够完成自己职场目的的基础上。
我们进入职场,肯定不是为了图新鲜和好玩,而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成长和提升。可如果连个目的都没有,就只能是乱枪打鸟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职场人,在开始工作的那几年里,总是跳槽的原因之一。
那么职场目的有什么,比如,高薪。我就认识不少朋友,对于进入管理层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对于薪水的涨幅就特别敏感。
还有些人,是励志要成为职业经理人的,那么,他们的偏好就会集中在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要知道,你的优势必然是要为实际的目的服务的,不然,一身本来就成了屠龙之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有了明确的目的,咱们再来说,确定职场优势的几个步骤,不论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以下步骤都可以参考。
不管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职场中的老鸟,保持空杯心态,时刻放下自己原有的经验和套路,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所谓学到就是赚到,尤其是别人走过的坑,总结出来的经验。
当然,职场如战场,能毫无保留教会你东西的人,真的很难找,想要取到真经,还是要付出一些诚意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只要不在短期内,侵犯到人家的利益,小恩小惠、吃饭送小礼物什么的,总是能打动人的。有师傅领路,你前进的速度也会快很多。
模仿是为了尽快上手,但总是模仿,既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也没法处理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而且老麻烦别人也不合适。同时,也为了不出现依赖性,一段时间后,会了基本操作后,就应该自己下手了。
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复盘。什么是复盘?有几个追问的模式,你可以试试。
确定面对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现成的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出在哪了,应该怎么解决。新方法的思路是什么样的,和老方法的差异在哪里。是否可以总结出来新的套路,这些套路还能用在哪里。
复盘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回顾,更是为了总结出来新的套路,新的思维模型。
既然新的方法这么好,那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反复使用,高速迭代。然后尽量的把它用到工作中,其他的方面,看看是否也能行得通。
比如,作为销售,虽然我们要面对的客户,是千人千面,但是,也可以将他们分出来不同的类型,对于斤斤计较的客人,就可以用小赠品小折扣来打动他;对于外冷内热的客户,就可以多用赞美和鼓励的交流方式,让他从内心接受自己。
那么,这样的方式,是否也可以用在和同事甚至老板的接触中呢,当然可以,因为,只要是人,这样的方法就能通用。
最后,职场就是战场,每一次厮杀都很无奈。
30岁的职场路确实不好走,要不停追赶前面的前浪,后面还有一群后浪追杀而来,想要顺利的走下去,走的更长走的更稳,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职场优势,直至在有效范围内,实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