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在原来职场上十分盛行,表现为在饭桌上依旧尊卑有别。你敬领导,是应该,不敬的话工作不好开展。领导敬你,是你的荣幸,表示你被领导看得起,自己哪怕酒精中毒,也得硬着头皮喝下去。甚至是,你把自己喝进医院了,离喝酒的目的就更近了。
我们现在不关心酒桌文化之前,先了解一下前辈们为什么关心。
其本质上就是对领导的讨好,也就有了现在流行的说法:以前的职场人需要讨好领导,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了呢。
这样的情形得结合背景来考虑,首先,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人不会天生愿意去讨好其他人的,除非性价比划得来。
这样结合来看,在以前那个年代,领导对下级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从一般的绩效考核,到职位升迁,甚至是福利分房等等,在那个人治大于制度的时代,你的这些大事很可能就是领导动动嘴就办妥了。直接领导就像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一样,这样的人是你必须要讨好的存在,你能不敬他一杯?他跟你喝的时候你敢拒绝?不敢。
而现在,当制度逐渐完善,你的一切都有制度来衡量,领导的权力被一点点的稀释。在加上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衣食无忧中长大,没有了过去的生存压力,有更多的选择来把握自己的人生。讨好领导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好处,其性价比就变得极低,自然就不愿意了。
现在的年轻人,在没有生存压力后,对工作的选择会更宽泛,不在以薪水多少为第一重点时,我们就会更关心其他因素。例如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这个公司所处的办公环境,甚至是这老板听不听话都是自己干不干的理由。这不是笑话,很多90后辞职的真实理由就是老板不听话。
对于酒的态度,可以这样子形象地表达:对长辈,不好意思不会喝酒;对同事,你们喝,我喝不了多少;对朋友,我干了,你他丫的赶紧给我喝。
我们不是不会喝,这要看跟谁喝。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作为班长的我,被同学车轮战,尤其是班上平时看着乖乖女的几个女生。喝到后来我直接把酒杯倒置,低头认输。喝完之后回去就在班群里让人家点歌我来唱。第二天自己一听,这唱的是什么玩意。其他班的人传到的版本就是xxx班班长喝醉了在群里发酒疯,但就冲当晚我还准确无误地把大家聚餐剩下的钱分别还给同学的操作来看,我这纯粹就是高兴。而在部门聚餐时,周围人赶紧跟我说,赶紧去跟领导敬酒呀,啃着大闸蟹的我摇摇头。是大闸蟹不好吃还是这椰子汤不好喝,我要去喝那刺鼻的酒。
我喝酒是为了我高兴,不让我高兴的酒,我不想喝。任何时代其实都是这样的,只是以前是不想喝,但为了工作得喝。现在是,不想喝,那就不喝,领导也奈何不了啥。
现在有一部分情况是,当年自己需要讨好领导的人,如今自己也变成领导后,发现现在的孩子不像当初的自己了。迂腐的人会继续用当年那套去压迫现在的下属,造就了开头所说的尴尬情况。聪明的领导会转变思维,跟现在的年轻人做朋友。现在的职场年轻人就是这样,当他被重视,当他被需要时,他能不眠不休,赴汤蹈火。要是觉得没动力,那就带薪拉屎,按点走人。你要跟他讲办公室政治,马上就可能收到一封辞呈。
不只是职场,就是很多时候的聚会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把喝不喝酒当作看不看得起他的标志。但这样的行为说真的确实很low,被不被别人看起,是自己的本事、品德决定,不是酒量。
我们正当年轻,还没到那需要对生活弯腰的时候,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