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

  • 新乡日报社承办

  •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首页 > 职场 > 正文

文 |《那些年》悦悦

职场上,总有后浪追赶着前浪。因此,从某个年龄(30岁?35岁?40岁?)开始,一些人可能就体会到职场的“恶意”了。然而,年纪大并不是要走下坡路的必然征兆。恰恰相反,很多人在经历时光磨砺之后,会在阅历、经验、心态等方面更具优势。所以,他们不用吃“青春饭”,还能保证事业长青。

明朝的杨士奇就是这样一个范例。他出身寒门,人生的前30年几乎在默默无闻中度过。步入仕途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事业真正发力时,他已经是奔四的年纪。然而,他却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长达40余年的职场黄金期。

 

杨士奇的早年经历,是一个既心酸又励志的故事。

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跟随母亲改嫁后改随继父的姓氏。在新的家庭,他每年都会偷偷祭奠生父,直到有一次被继父发现。继父感念他的一片孝心,所以又让他恢复了“杨”姓。在继父的悉心培养下,杨士奇渡过了人生中一段短暂的轻松时光。但很快厄运又至——继父去世了,杨士奇不得不跟随母亲回到老家,贫寒度日。然而,不论环境多么艰辛,他始终坚持刻苦攻读,心无旁骛:“……书册未尝去手,暮入治家事,昼出从师学,已能自贵重,不逐闾巷口嬉狎。”

 

成人后的杨士奇致力于做学问,以教书为生,在湖、湘之间游历。

过了三十岁,杨士奇迎来了事业上的几次转机:第一次是受人举荐。建文元年(1399),朝廷征召儒生撰修《太祖实录》,杨士奇因为有史才受到举荐,被召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编纂官。第二次是在建文帝准备的一次考试中,杨士奇的策论十分精彩,被提为第一名。第三次是成祖即位。1402年,明成祖即位后,杨士奇很快被选进内阁,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他能够侍奉在皇帝左右,事实上已经进入明朝的决策中心。

30多年的积累,短短几年间的跃升,杨士奇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职场黄金期。

 

不比当教书先生时的风轻云淡,朝堂之上,杨士奇必定要经历政治中的波诡云谲。一个不小心、一次失误,就有可能让他在职场上寸步难行甚至断送前程。

明成祖登基后立朱高炽为太子,钦定杨士奇为太子老师。虽然太子已立,但还有人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比如汉王朱高煦。说来都怪朱棣,当初在靖难之役中,他曾经对这个屡立战功的儿子许诺:功成,立其为太子。如今,汉王没能如愿,心中自然怨愤非常。于是他便联合弟弟赵王在成祖面前告太子的状。这两个儿子本来就得成祖欢心,是非听得多了,成祖开始对太子渐生不满。

永乐九年(1411),成祖北伐后回到南京。因为听了不少关于太子的风言风语,他召来杨士奇询问太子监国期间的情况。作为“监护人”,杨士奇最有资格评价太子的表现。但是他却没有直接为太子辩解,而是打起“亲情牌”,说太子是仁孝之人,皇上在外出征,太子不敢在后方独自享受,听到父亲平安才会安心;之后又说:“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成祖嘴上说这都是当儿子的应该做的,心中的疑虑却因此消解大半。

 

还有一次,成祖亲征瓦剌后回京,又听信汉王的挑拨,以迎驾迟缓为名将辅佐太子的一些官员逮捕下狱。见成祖要动真格的打压太子,杨士奇急忙为太子辩解:“太子孝敬如初,接驾迟缓都是臣子的过错。”最后,太子免罪,杨士奇虽然被捕入狱,但很快就被释放出来。

永乐十四年(1416),成祖陆续听到一些关于汉王阴谋夺嫡的传闻,于是他叫来太子的辅佐大臣,询问汉王是否确有不臣之心。对于“太子党”来说,这是个“陷阱”一样的问题,沉默或许是最好的答案,第一个被问到的蹇义就是这样做的。然而,当问到杨士奇时,他却没有沉默,而是说:“臣与蹇义都在东宫侍奉太子,外人都不敢对我们两人说及汉王的事。但汉王两次被遣到他的藩国去,他都不肯去。现在他知道陛下将要迁都,总是请求留守南京。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用意。”这番回答恰到好处,没有明说汉王的不是,但也给成祖提了醒。很快,成祖就查实了汉王的所作所为,这场储位之争得以暂时平息。

在太子之位的激烈争夺中,杨士奇多次在紧要关头护住了太子的根基,也没有因为立场问题而失去成祖的信任,其大智慧可见一斑。

 

杨士奇为人中正、宠辱不惊,这也让他在复杂的官场上避免了处处树敌。

一次,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带了一批岭南的土特产,准备送给朝中大臣。不料,送礼的名单被成祖看到了。成祖发现名单上没有杨士奇的名字,觉得奇怪,于是把他单独叫来询问缘由。这件事说轻了是送礼结交,往重说则是“收受贿赂”,杨士奇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他却向成祖这样解释到:“徐奇去广东就任时,众位朝臣都作诗文为他送行,所以他这次回来才带了礼品作为回赠;我当时生病没有赶上送他,他没有送我礼物也正常;这些礼品不算贵重,而且大臣们是否接受尚未可知。所以,应该不会有其他用意。”这一番话让朱棣打消了疑虑。他命人把礼单烧掉,不再追究此事。一场潜在的风波就这样被杨士奇的“大气”化于无形。

 

后来,明宣宗(朱棣之孙)即位,杨士奇、杨荣作为元老都被皇帝视为股肱之臣。杨荣为人豁达,果断勇毅,却有一样缺点——不够廉洁。守边大将每年给他送良马,他都来之不拒。宣宗对杨荣的这些毛病很是头疼,杨士奇却为他极力申辩:“杨荣通晓边疆事务,这一点上我们都远不及他。陛下不应该抓着他这点儿小错不放。”宣宗觉得很有意思,笑问他:“你这么维护杨荣,可知他曾经说过你的坏话?”杨士奇泰然自若,说:“那就希望陛下能像包容我的缺点一样来包容杨荣吧!”杨荣得知此事,心中大惭,自此和杨士奇尽释前嫌,通力合作。

 

杨士奇历仕五朝,从成祖开始,越来越受到重用,可以说是政坛常青树。他之所以能够“事业长青”,是因为他心中始终奉行着这样的准则:“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置,如有一毫出于私意,不论厚薄皆当获罪神明。”为天下、为皇帝、为百姓,他的初心不曾动摇。

成祖一朝,杨士奇在皇帝身边担任阁臣,奉职十分谨慎。国事当前,他公而忘私,尽心应对;回到家中,他三缄其口,不言公事。

1424年,仁宗即位,擢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当时,朝野上下一片歌颂太平之声。大臣们都沉浸于此,只有杨士奇几次站出来大泼冷水,提醒皇帝要保持冷静,因为民间还有“流徙尚未归、民尚艰食”的艰难,要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还路途漫漫。

 

1425年,励精图治的宣宗即位。杨士奇劝说他要广布爱民之德,施行宽恤百姓的政策。在他的推动下,百姓得以安居,人才大量涌现,贪官污吏也遭到严查……

1435年,年仅九岁的英宗即位。主少国疑之际,杨士奇和大臣杨荣、杨溥肩负起辅佐幼帝的重任,并且解除了种种危局,使明朝的清明景象得以延续。

五朝老臣,事业黄金期长达四十年之久,参与打造了明初的治世景象……在职业生涯上,杨士奇出发稍“晚”,却能够凭借能力和智慧一再登临事业巅峰,其职业黄金期之长不得不让人心生敬服。

一个人职场起步的早晚、起点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能否在起步之后用尽全力让自己走的更高更远。丈量职业生涯长度的,是起点,更是终点。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的新闻

关于新乡网 - 联系方式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1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电话: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站长统计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3)3833712 举报信箱:251077185@qq.com 邮编: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