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为自己付出最多,功劳最大,老板就应该给你加薪
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学生思维。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样想没有问题,其实功劳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不是一次性的,当你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超出了现有的工资,那就做好准备,敲Boss的大门,如果不幸,老板不愿意给你加1K,却愿意高你2K找个新人,那你就要做好跳槽的准备。这就是社会规则,没有好坏之分,需要我们去了解、去适应,才能拥有更好的心态和结果,时机未到的时候,就算你为公司呕心沥血,功劳也不一定是你的,默默努力,不断前行,成为一个领域的强者,到你独当一面的时候,过去的付出都会成为你的功劳。
2. 走到哪都是朋友,平面化社交使你学不会拒绝
学生时代的社交是相对单纯的,而职场却是一个很复杂的圈子,曾经有位朋友,和公司每个人都是一个语气说话,包括领导,不会考虑职位区别、年龄区别等,却还认为别人会谅解他,会觉得他单纯,不久就被解雇了,可能是领导不满意,也可能是同事不满意举报了。还有一个同事,认为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不知不觉就成了部门的小保姆,最后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其实你对所有人都很好,就等于对所有人都不好,没有必要的社交还是要避免的,这样才能找到真正交心的朋友。
3. 眼高手低,不想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有些人觉得寒窗苦读十几年,出来之后定要有番大作为,结果毕业工作后,发现没有高工资,还被别人呼来换取,开始抱怨社会,认为这样的人生还不如在家待业。每个人都是从最低层开始做起的,现在这些功成名就的大佬在当初也是摆过地摊、送过快递的,正是他们的能屈能伸,才能在享受名利的时候不骄不馁。
4. 以个人眼光评断是非,凭个人好恶开展工作
既然是新人,确实就缺少了职场老人的“专业职场素养”。
尤其跟他沟通某些细节,强调严重性的时候,他就觉得你吹毛求疵了,流露出“多大点事,不至于吧”的意思。
于是他会说,“好,你是老板你说了算”。他并不是不珍惜这份工作,也不是个滥竽充数的人。只是他看不到业务里的每个环节,其实都有它自己的标准。而整个团队,也都事实遵循着“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用业绩说话”的最高行动纲领。所以,在职场中,要做到多听、多看、多做、多思考。
5. 畏惧犯错,不敢担责
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多多少少的都会犯错误,在工作中也是如此,说不清谁对谁错,很多错误都是机缘巧合环环相扣的,此时就需要我们有更强的职场能力,学会调整和改善局面,有些情况下,就要为领导、为团队背锅。如果一遇到事情就千方百计的撇清自己,那么可能会引起团队矛盾,领导的不信任和同事的排挤,会让自己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下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每个人都走过弯路,幸运的是大家意识到错误后及时矫正,年轻人最怕的就是自我怀疑,当你开始怀疑人生、自我纠结、患得患失的时候,就会引发痛苦与内耗,精力有限,用在学习上不是更好吗?其实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学会放弃与牺牲,放弃不重要的东西,牺牲安逸的生活与娱乐,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便是成功的开始。翟老师授课时常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做了多少事情就会有多少回报,也就注定了你以后的命运,不要忙着抱怨、忙着偷闲,职场不需要这种人,社会也不需要,最后说一句年轻人很喜欢的话——你要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