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感慨万千。
20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有幸被分配到了人民银行地区分行工作。当年,我们5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分别进入了5个部门,因为我学的专业是中文,就被办公室要去做文员。
刚到办公室第一天,主任就把他手写的讲话稿让我誊写。那时的办公条件和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刚配备一台“四通”打字机,打字员操作还不太熟练,文秘工作人员基本上靠手写。我就在田字格的稿纸上一字一格、一笔一画地认真誊写,不敢敷衍。主任看过,和颜悦色道:“挺好。”那时我才明白,这是在考察我的字。但我却在抄写的过程中,默默地学习了他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职场如战场,办公室工作更是如此,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加班熬夜连轴转是常态。我入职不到一个星期,就遇到了全地区的大会,材料多,打字速度跟不上,主任就让我刻蜡版油印,连续加班两天两夜,累得胳膊酸疼,熬得哈欠连连。
做办公室工作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历练技能才能成长。入职半年后的那一年年底,单位获得了上级先进集体,让准备一篇有分量的宣传报道。主任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拿着厚厚的一叠手写版材料交给我说,晚上加班把这个材料压缩成2000字左右,明天交给他。
这对于一个刚入职的小青年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下班后,我拿着材料回到家中,晚饭都没有心思吃,翻来覆去地阅读原稿。
誊好落笔,天已大亮。此时,我感觉饥肠辘辘,简单吃点儿东西,骑上自行车直奔单位。当我把材料交给主任时,靠在藤椅上的他直起腰杆看了两遍,食指在稿子上弹了弹,笑着说:“有功底,有创意。”
这篇稿子不仅用在了报纸上,后来,还被办公室一位会讲普通话的大姐作为演讲稿,在全地区9个县支行巡回演讲。作为撰稿人之一的我,名字也悄悄地在全行传开。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帮助下,我也因此喜欢上了写材料、写文章、写稿子,激励我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养成了一种写作的习惯。
入职金融部门工作,不懂金融业务是吃不开的。我暗下决心,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由不懂专业的外行变为懂专业、会业务、善研究的内行,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业务,撰写金融文章,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金融方面的看法、观点、见解。
初入职场的遇见,一路走来的习惯,是我人生成长的过程。学而不厌,笔耕不辍,时刻提醒我日日精进仍是职场生存的不二法则。(通讯员 王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