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职场流行着一种风气,别管你之前是干什么的,只要是过了30岁,除非你有特别出类拔萃的能力,不然就会被一部分企业拒之门外。拒绝的理由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资历不够,更不是专业不对口,而是岁数太大。
可能是我自己没有开过公司,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明明企业招聘员工,是为了让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那这又与年龄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管他多大岁数,管它是黑猫白猫,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不就行么?
然而,随着我阅历的增长,自己也领悟了一些事实真相,还是我太天真的,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说实话,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能招聘到有能力的“成熟型”员工,那肯定是对企业有好处的。但问题是,如果你够出类拔萃的话,可能招聘30岁的你,需要付出招聘新人双倍的工资。
就拿设计这个行业来说,除了一些要求高的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习工资只要3000块钱,而一个30岁的资深设计师月薪8K都嫌低。
如果从专业技能上考虑,肯定是要选资深设计师的,但要从薪资上选择,肯定是会选实习生。而在现实职场中,企业虽然喜欢资深员工,但喜欢与能否应用的上是两回事,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实习生会的就足够支撑公司的需求,且价格“更便宜”。
在我们的常识里认为,人在某个行业混的越久,那工作经验就越丰富,企业最需要这样的人才。但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虽然职场老人的工作经验无比丰富,但同时也并不好“骗”。比如企业老板们惯用的“打鸡血、画大饼”等手段,根本就忽悠不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场老人。
对于30岁的职场人来说,职场中那些套路基本上都见识过了,面对老板、上司的忽悠几乎是充耳不闻,想让他们先奉献后享受,那真的太难了。
所以,久而久之,30岁的职场人在一些企业里就被列入了“黑名单”。反观那些没有工作经验,但比较听话的职场年轻人,却备受重视。
在员工管理准则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有才无德,不可用;有德无才可小用;无才无德,堪重用。
意思就是说,无知也是一种竞争力,正因为你什么都不懂,你的可塑性才强,而企业会把你培养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能力强、经验丰富是职场老人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30岁的职场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室。结婚、生子,渴望高薪,强调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虽然这种诉求是人之常情,但对企业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顾家就意味着不能长期加班,结婚了就有可能会“侵占工作时间”来休息,尤其是职场女性的产假。而渴望高薪,在做的时候就会有目的性,一切都是以钱为导向。
可年轻人就不一样了,画个大饼,说几句好话,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
加班免费,上司美其名曰:“锻炼,不锻炼怎成才”;
薪资低,老板美其名曰:“成长阶段,别太在意薪资”;
总之,一些30岁职场人无法接受,甚至是违反《劳动法》的苛刻条件,年轻人都可以接受。
而且从精力投入上讲,年轻人必然要优于30岁的职场老人,这从工作的热情、做事的态度、以及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上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年过30岁的职场老人,除非特别优秀,还真就不是企业的首选。
最后,就变成了职场“老龄无用论”,实际上并不是年过30岁的职场老人没用了,只是对于企业来说,非重要岗位,聘用年轻人的成本,在各方面都比“资深职场人士”低很多。
那最后,年过30岁的职场老人,就慢慢的被边缘化了。
30岁的你,在职场中有被边缘化过的经历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