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司里的大型设备在使用领域上有特殊性,设备性能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每年的维保预算也比较高,很多配件供应商想办法挤进来,提供配件供应的服务;由于经常跟配件供应商打交道,小高所在的岗位也就极具敏感性。
去年年底,集团公司审计组到各二级单位进行年终审计,审到物资部分的时候,发现账目出现问题,很多配件未经验收,就放行了;还有的配件入/出库并没有记录。
审计组就相关问题,找小高进行核实的时候,小高解释是:当时由于设备维保急需使用配件,所以到货后,来不及进行质检验收,领导特批马上投入使用,所以就没有办理入/出库手续。
但是小高嘴里的“领导特批”,并没有任何流程和文件来支撑小高的说法,领导也矢口否认有过这样的指示,最后小高不得不背上了管理失职的责任,调离了岗位……。
安黯然离开
这件事,到底是谁在撒谎,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无论真相到底是什么,小高的这次教训并不冤枉;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他在管理环节上都出现了极大的缺失。
如果领导真的特批零件直接使用,这就起码存在两个风险:
小高明显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风险,所以在整个环节上,自己没有留存证据,最后让自己掉入了“陷阱”。
陷阱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里一帆风顺,甚至平步青云。可是职场如江湖,尔虞我诈才是真实的常态,如果我们稍不留意,可能就会掉进“陷阱”里;
老葛就跟您分享一下,可能会出现陷阱的几种情况吧:
1.领导给你介绍的供应商,让你从技术角度把关,要格外小心;
这类供应商,肯定已经和领导之间做好了充分的沟通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信任;当公关成本远高于产品质量成本的时候,势必产品质量就会下降,那么未来暴露出的问题只会发生在使用环节,当初技术把关的你,难辞其咎。
建议:对新供应商技术审查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鉴定,出具报告,作为你完成你技术职责工作的有力支撑文件。
2.在特殊情况下,领导做出的特殊指示,想办法要留痕;
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特殊、紧急的情况,没有时间按照正常流程去处理,领导口头做出的紧急指示,作为下属是一定要执行的;但是等处理完,大家就不会关心处置过程的缺失了。尤其是国企,在未来的审计一旦查出问题,谁会想起来这件事,即使想起来了,谁会替你证明。
建议:一定要建立应急处置流程,即使当时没时间让领导签字,事后也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找领导签字确认,(去签字时,最好有人在场见证),最极端的情况下,请不要忘了,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录音、摄像功能很齐全,你们懂得。
手机功能很强大
3.部门之间配合工作,传递通知、文件渠道五花八门,尽量是邮件;
我之前所在的单位,部门之间配合工作中,传递的文件形式五花八门,微信,照片,未盖章的确认单;如果以后工作进展顺利,是没有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你有功夫去翻微信吗?你有功夫想那照片存哪了吗?你找别人补盖章,人家给你补吗?
建议:如果是重要的通知,结论性文件,一定要经过确认盖章或者签字的,而且要以邮件形式发送,(我所接触的只知道邮件,若技术手段先进的公司,您可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方式)
4.重大决策性会议,散会后,可不是就没事了,正式版的会议纪要可别忘了留存;
我之前所经历的公司,很多重大会议,开了好几个小时,最终也没个明确说法,但是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找你落实,并说是××领导会上决定的,当时我就因为没有及时看会议纪要,结果被人家给“玩”了。
建议:会上,不管再怎么乱,各方意见再怎么不统一,自己的记录是不能少的,同时一定要留意会后的会议纪要是怎么“编”的。很多时候,就是有人抓住你这种疏忽大意的心里,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你给“安排”了工作。
5.领导在询问你××怎么样的时候,你的回答可要三思;
这种情况,大概率的是,领导对这个人有意见,或者印象不好,想从你的嘴里听到一些那个人的负面新闻。还有就是看看你的立场。
建议:如果不清楚,就实话实说;如果有了解,一定要以中性立场去表达,再看领导的脸色变化,还有口气引导,再顺着领导说。千万别真情流露。
6.饭局上,都喝高了,不要参与敏感性话题的讨论;
职场里的饭局,可不是与哥们喝酒那么放松,喝的不舒服了,头脑不清楚了,该去厕所就去厕所,同时更得管住自己的嘴,同样一句表明立场的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别人的手机到底是什么状态,你可不知道。
建议:实在不清醒,就装睡,别人笑话你不能喝,没什么丢人的;别图一时痛快,吹完牛皮,事后后悔。
7.有些东西,不该伸手拿,一定不要拿;
我们大人经常教育孩子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拿”“陌生人白给你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因为他们都有不好的目的”;这些话很多职场里的大人自己却做不到;想做到,让别人真的怕你,就别授人以柄。
在生活中和职场里,我一直秉承着真诚待人的处世态度,但这并不等于我用真诚就一定能换得人心;同时我也要感谢复杂的职场,因为在那里生存,才会让我变得更加智慧。
我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是起码的保护意识我们总是该有的,别用自己的底线去衡量职场里的道德标准,懂得进退,察言观色,多看少说,才能保护好自己。
如果您喜欢,请您【关注】@第一代80后老葛 感谢您耐心阅读,欢迎点赞和转发老葛愿意与您分享20年职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