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YAN辞职了,打算重新找工作。就投了很多简历。按说她工作十多年了,经验丰富,能力也是有的,但是投递简历后却都石沉大海,一点儿回应也没有。看了她的简历,做的很好,但是就是一直找不到工作,她记得直上火,就主动打了心仪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询问理由。
结果贵方公司回应她年龄已经超过35岁了,虽然简历写得很漂亮,但是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没有数据支撑,他们更愿意找更专业的人。
无独有偶,亲戚小朱也在找工作,他之前做的是销售,因为行业不景气,家庭压力也大,打算换个工作,摆脱亲戚找了一圈,结果人家都不要他。销售不是门槛很低吗?怎么也找不到工作呢?一问之下才知道一是他的年龄比较大,都37岁了,按说都该做到管理层了,但是37岁还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工,他们认为即使有能力,也是能力有限,而且销售要经常出差,而小朱上有老,下有小,没法长期出差,最后也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真实案例,现实却是很残酷,当挥霍完了青春,不如中年才发现这个社会对中年人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很残酷,他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不外乎三种。
一、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或数据
很多成立时间比较长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很多人进入这样的公司后就直接按部就班工作,公司分配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没有一点积极主动性,时间长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思想上属于比较懒惰的人。这样的人没有进取心,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职场经验。
而职场上一直都是优胜劣汰。35岁之后工作了十多年了,还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或者项目,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能力有问题,毕竟工作十多年了,在人生最有朝气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成就,往后的十几年就不用再提了。当然也有例外,很多人中年之后才创业,但是那是极少数。即使如此,他们能够创业成功也是前期积累了足够的资源与经验,而大多数人还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了十几年。
换个环境,他们依然是如此。而35岁还要靠简历找工作,本身就说明他能力有问题,如果是个香饽饽,在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挖,还用得着自己投简历?归结到最后还是能力的问题。
二、对行业了解不深刻
一个人是否专业,就看他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是否深刻,像亲戚小朱要离开一个行业重新找工作,说白了是在一个行业混不下去了,看不到希望了,每一行都有每一行存在的价值,再好的行业也有干不好的人;再不好的行业也有成功者。
在一个行业干的好与坏,区别就在于对行业的了解是否深刻。对行业了解深刻,就很容易找到增长点,找到挣钱的办法;而对行业了解非常肤浅的人,就只看到表面的萧条,不好干,觉得没有希望,觉得指不定什么时候这个行业就跨了。这样的人到哪里都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干一行跨一行。
十多年如果对一个行业的了解还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随着体力与精力的衰退,HR很容易就能看到未来的十几年他的职场走向,这样的人能力不行,消极情绪一堆。没有哪个HR会要这样的人。
三、只能做可替代性工作
要想在职场上站住脚,就要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很多人都只是把句话当成了一句励志的话,只有极少数的人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很多人之所以失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取代他,当老板认为这个人的成本已经超出了这个岗位的价值,就会被无情的辞退。
如果35岁以后还只能做可替代的工作,HR为什么要不招聘年轻人,而要选择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年人,相对年轻人可以加班、工资还低,中年人就有很大的弊端,体能跟不上,加班受不了,要养家糊口,公司低了不愿意干,即使干了,也长久不了,毕竟生活压力摆在那里,这样一对比就很容易看出HR的选择来。
与之相反的是同事的老公,做IT的,经常有人挖他,在他有辞职意向的时候,当天就有三四个大公司找他,给出的薪资待遇比原来高一倍,这样的人从来不会靠投简历找工作,在职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挖,何况辞职后呢。
每年都有大批的应届毕业生涌入职场,相对于低廉的应届毕业生,中年人要靠什么胜出?靠简历不行,那要靠什么找工作呢?
一、专业性。只有深度的专业性才能体现价值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中年人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专业是他们能够胜出的原因之一。
在职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专业都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一个人工作价值的体现。在一个行业只有做到专业,才能够让人信服。如果不专业,你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取得领导的信任,在服务客户的时候,无法取得客户的信任,那么你的职场也走不远。
但是想要做到专业,是需要多年的深耕,研究。比如同样是演员,有的人抠图,用替身,而有的人剧本上是满满的角色分析,如孙俪,即使一年出一部作品,还是有人抢着用她,这就是专业。
职场价值要如何体现?唯有专业!
二、无可替代性。
很多的年轻人贪图轻松,找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结果几年之后,工作很容易就被年轻人去掉了。当一个人很容易被去掉,那么他的职场就危险了,从他一开始工作,危机就已经伴随而来。
想要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那个人。这不是一句耍狠的话,一个工作如果人人都能做,就意味着可选择性越多,老板当然会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人,主动权在老板手中。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只有你能做,想要什么条件,你说了算,主动权是在你的手中,因为你无可替代。
三、信任源于靠谱。
在职场上,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当一个工作需要安排人去做的时候,提名最多的那个人,就是大家非常信任的人。而这份信任源于这个人的靠谱。
做人做事靠谱,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靠谱的人做事也靠谱,所以老板愿意重用这样的人,愿意把机会给这样的人;而不靠谱的人,做事情也不靠谱,工作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老板怎么会放心用这样的人。用这样的人还要随时做好给他收拾烂摊子的准备,公司不是家,老板不是妈,没有谁愿意跟在你屁股后面像保姆一样给你收拾烂摊子。
靠谱的人有安全感,起码做事有确定性,老板会明白交给这个人,我放心。这就是信任。
关于职场潜规则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