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图)
今年3月中旬,儿子到瑞士电信实习,申请的职位是软件工程师。他在瑞士洛桑攻读的硕士课程要求必须有6个月的实习时间。去年10月,他在网上通过面试,然后确认具体日程,签订合同。
正逢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瑞士,我们有些忐忑不安。他妈妈担心,从洛桑到伯尔尼在途防疫问题,实习到岗后安全防护问题。我只是穿插提醒了一句:疫情暴发,人家公司会推迟计划吗?
儿子似乎已经适应欧洲人的思维方式,一切按合同约定办,不贸然与人电话联系或者直接见面。提前三天,他搬到公司附近的租住地,熟悉周边情况、上班路线,同时简单收拾,准备开伙。周一早上9点,他准时赶到公司报到。
直到晚上下班,我们才在微信群里追问他实习第一天的情况。我在媒体工作,喜欢有图有真相,要他拍张办公室、食堂的图片发来,好让我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儿子有点不耐烦,不过稍后还是发来一张他的工位图,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只新的苹果手机。一边是一瓶消毒液,一只未拆封的水杯,旁边还放着面包一类的零食。
我有些好为人师,提醒儿子说,水杯之类的不要放在桌上,零食更不能随便带到办公室。儿子回复,水杯、零食都是公司发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长方形纸牌,有点像国内的会场座席卡。两排蓝红渐变的外文:上面一行字母Herzlich Willkommen,疑似德语;下面一组字母,其实是儿子名和姓的汉语拼音。仔细看看,跟瑞士电信的LOGO(标识)配色是一致的。我把纸牌上面的字母,一个一个输进搜索框。中文的意思立即跳出来:衷心欢迎……
那一刻,突然眼前一亮,同时也感到有一股暖流涌动。
说实话,实习生第一天报到,多少人的工位上会有那张小小的欢迎牌呢?这是他们踏上社会,进入陌生环境,可能是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名字,心里当时未必有感,而许多年之后,或许会有痕的。
因为疫情蔓延,公司建议儿子在租住地远程办公。第一个周末,因为电脑安装调试,儿子急急地想去加个班,处理后续问题,可是到了公司楼下,他又回撤了,因为门禁卡无法打开闸门。人家的周末假期,是不让加班的。
按照实习合同规定,即使是实习生,他们也可以享受一年25天的带薪假期,半年实习,可休12天半。实习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公司部门主管便催促他,网上填报假期安排。
我又有点好为人师,实习只有半年时间,你休什么带薪假?可以跟着导师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儿子这次反过来提醒我:你不能按你的老一套想法,你不按他们的规定,人家更觉得奇怪吧。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那么,是不是可以延伸一下?看职场的生态,要看他们怎么对待实习生。这样的观察角度,可能更真实,更全面。实习生处于准就业状态,公司怎么对待他,什么企业文化,什么职场生态,其实最容易影响到他正式入职后的心态,先入为主嘛。
而另一方面,人在实习时,一般处于边缘状态,不是正式员工,可能不在考核管控之列,他的表现相对真实、自然,也是公司挑选新人的最佳观察期。——我做电视栏目制片人时,很留心一些学生实习的状态,不看他是不是来自名校,也不看他是本科还是硕士,只看他在没有考核压力下的自然表现,如果一些小事都做不到位,譬如,前期资料的搜集丢三落四,后期素材的整理拖泥带水,那我对他的未来一定不抱多大期望。当然,小事做到位,不代表就做得了大事,还要进一步看他的兴趣、特长。
据了解,国内外一些高科技企业,现在都不断需要新鲜血液,企业主管往往会从学生实习开始观察,这样引才的成功率会高一点。而我知道,外国留瑞学生未来留在瑞士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正因为如此,瑞士电信善待实习生,人文关怀,细致入微,甚至“微”到一张欢迎牌,给了我不小的意外之喜。
当然,打印一张欢迎牌,很简单。复杂的是,背后与之匹配的制度设计、文化生成。计算机专业的一位资深教授透露,国内的实习生待遇,往往因行业、企业而异。一些新兴行业,盈利空间小,不断用实习生干活,没有工资,不给福利,活干完了就解聘,解聘完了再招聘;有些企业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为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去培训、指导,而等他们渐渐上手,实习期满,“人去屋空”,企业的付出没有得到眼前的回报。
企业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大约也许可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那么,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习生,还能有什么奢望呢?一般地,一些学生也只满足自己有个实习经历,让求职的简历好看一点,而已。
(作者为江苏媒体人)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人在职场”,欢迎来信分享职场心声、吐槽职场经历、打破刻板印象、揭秘行业规则。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周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