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砗磲这么难采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砗磲产业冰火两重天:一面是价格疯涨,一面是严格禁采。
砗磲的价格疯涨在近几年的文玩圈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其价格在短短几年内就上涨了十倍,特别是精品砗磲的上涨幅度更是惊人。现在,一片精品砗磲就能卖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上涨空间。
砗磲产业的另一面则是严厉的砗磲禁采措施,这导致砗磲产量急剧减少。在过去,由于南海主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政府对于砗磲的采集、销售行为进行了默许。但是,在2015年,政府下发了多项密集的砗磲禁采措施,对砗磲的非法采集、销售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采集砗磲的法律成本急剧上升。
根据潭门渔民的反映,在他们收到的海警卫星通知中(见下图),海警对于砗磲采集行为进行了极为严厉的限制。一旦因此被海警抓到,渔民甚至会面临几年的牢狱之灾!
渔民收到的海警卫星通知
除了国家的禁采之外,砗磲产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南沙采集区域的限制,南沙群岛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在全部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占去大半。
而砗磲的采集是要依靠于这些岛屿或礁盘的,岛屿控制的少,能采的当然也就很少了。特别是黄岩岛,现在已经很难有渔船能到采集到黄岩岛的砗磲料了。
砗磲采集的罪与罚
在很多人看来,砗磲采集不仅让这一“佛教至宝”重放光彩,还使得当地的经济环境改善。但是,砗磲不仅本身是国家保护动物(库式砗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砗磲的采集也很容易导致海洋环境遭遇巨大的破坏。
随着砗磲原料的变少,这一破坏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在以前,砗磲都是躺在海底,直接过去“捡”就可以,但是现在呢,很多情况下你得用吹沙的设备吹去海里厚厚的尘沙,才能采集到一两片砗磲,这种吹沙的设备无疑将损坏珊瑚礁等其它海底生态,严重破坏海底环境。
在近日,BBC做报道的记者Rupert Wingfield-Haye听说中国渔民故意毁坏一些菲律宾控制下的珊瑚礁,以此作为“报复和惩罚”。为此,他进行了一番实际调查,发现真实情况并非是渔民的“报复”,而是在采集砗磲。
记者停留的南沙中业岛(该岛目前被菲律宾控制,被菲方称为Pagasa),发现有十几艘船在不远处的珊瑚礁附近停泊,在船的后面还有一长串的沙砾痕迹。
BBC记者拍摄的船只画面
一名菲律宾渔民带着他和摄影记者来到了那座珊瑚礁所在的区域,他看到这些船上的人用绳子把船拴在珊瑚礁上,然后让船只引擎加速,喷出了大量黑色柴油尾气。
BBC记者拍摄的渔船工作场景
那么,为什么采集砗磲要摧毁摧毁珊瑚礁呢?据悉,现在很多砗磲都隐藏在珊瑚礁之中,要采集到这些砗磲,就需要用船甚至炸药摧毁这些珊瑚礁。
渔民采集到砗磲
可以看出,现在的砗磲采集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破坏,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严厉禁止砗磲采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未来砗磲的采集量会急剧减少,大家赶紧珍稀自己手中的砗磲吧,说不定很快就成为稀世之宝了。